2018-02-01
中医食疗: 凉茶「药食同源」
中医临床上有众多的治疗方法,清代名医程钟龄将其归纳为“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对于初学者,可先了解两法,一个是泻法,一个是补法。这也体现了“扶正”与“祛邪”两大治疗原则。祛邪为泻,即通过清热泻火、祛湿排毒等方法,驱除侵入或停积于体内的有害物质,亦即百姓常说的排毒。扶正为补,即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阴、阳、气、血等必要物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有“凉茶”和“煲汤”,应当说,凉茶主要是泻,煲汤则主要是补法。北方人习惯喝粥,粥也属清补与温补的范畴。
凉茶是岭南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一大疗法。2006年5月20日,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联合申报的凉茶,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列入了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入选“香港馆藏选粹”特别邮票系列的凉茶罐
2011年12月6日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以“香港馆藏选粹 - 香港文化及历史系列”为题的特别邮票及相关集邮品。
一套共六枚邮票,展现了六种传统的器物,这是香港政府民政署在香港上百万件文物里面“大海捞珍”挑选出来的。
这六件文物静静展现了昔日香港社会不同方面的生活点滴。
入选3元面值邮票的是一件绿釉瓷质凉茶罐。凉茶罐,在中国南方的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
香港浸会大学孔宪绍博士伉俪中医药博物馆收藏的凉茶罐
看看这张图片,会不会很眼熟?来过香港浸会大学孔宪绍博士伉俪中医药博物馆的人肯定不会陌生。这就是入选“香港馆藏选粹 - 香港文化及历史系列”的文物之一,绿釉瓷质凉茶罐。
为什么凉茶罐能够入选呢?第一,它能够代表香港的风土民情;第二,凉茶在中医药里面也是属于食疗的。
星罗棋布的凉茶铺是香港的一道风景。预先煎妥凉茶待客,似乎为粤港所独有,不少市民钟情光顾凉茶铺。在香港的超级市场,凉茶原料与煲汤用的中药补品琳琅满目。
在香港,补药的原料多来源于中国内地,凉茶的原料则多就地取材。凉茶之配伍,随四季不同有所变化。简可由一两味祛湿、清热的草药组成,如鸡骨草、鱼腥草、毛冬青、岗梅、金樱子、火炭母、白茅根、淡竹叶等﹔繁则可多至如五花茶、二十四味等。
凉茶与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香港很少有人没喝过凉茶,无论老少,多能道出几味用于制作凉茶的中药。20世纪,本地还曾出现过“港九生药凉茶商联总会”,鼎盛期会员逾400人。香港市民对凉茶之钟爱与凉茶业的兴盛可见一斑。香港前总督彭定康为表现其亲民作风,亦曾光顾凉茶铺。
食疗,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康复、养生的一大特色。日日煲、天天饮的汤水与凉茶,蕴含着中医补与泻的基本治疗大法,而补虚扶正,泻实祛邪的饮食养生之理也尽在其中。“药食同源”,“不治已病治未病”,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之时,又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食疗方,持之以恒,必见成效。“不苦口的良药”才是人们真正期盼的。
--文中内容参考自赵中振教授《中振说本草》(万里机构·万里书店出版)